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5-03-30 04:43:03
基金管理人不是基金经理
大家看季报的时候,常常会看到基金管理人,尤其是持有多少份额,增减多少份额,这些内容大家都很关心。
这里的基金管理人指的是公司,而非个人。上述大家关心的自购情况,指的是公司的自购情况,而不是基金经理的自购情况。
如何去理解这里的区别呢?基金作为产品,都是公司推出的,所以管理人就是公司,而基金经理则是公司指定的主要负责该基金投资管理的人员。
基金经理的自购情况,除非基金经理参与过发起式基金的发起份额认购,在季报是没有披露的,在半年报和年报有披露,也只是披露持有份额的区间,不会披露具体的份额数量。请注意,只披露区间,不披露具体数字,也不披露买卖时间。基金公司自购则是在季报就要披露,且披露的是具体数字,还会披露买卖时间和金额等信息。
柠檬君日常会碰到很多中概的爱好者,不过接触下来,感觉不少人还没意识中概指数基金持仓上的重大变化。
好多人以为中概绝大部分是美股,港股只有一个腾讯。这在中概股没有大面积回归港股之前是对的,现在可不是这个样子:
看代码即可,现在只有PDD一个美股,剩下的都是港股了。
指数编制有调整,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留意到。
很多人喜欢在盘中参考实时的基金净值估算,以此作为买卖的依据,但是有的时候到晚上就会发现估算和实际差距有点大。
这类估算,主要是第三方的估算,也就是基金销售渠道自己算或者购买的服务,并不是基金公司算的,由于基金持仓属于非公开信息,所以除了指数基金可以依据指数来算之外,其他基金的估算都有一些“蒙”的成分在。如果基金经理调仓幅度再大点,那就更不知道差多少了。
不过也有一些估算可能比较准,是基金公司推出的官方实时估值,一般会在基金公司的官方渠道或者销售渠道的财富号上。这里的估算会比较准,因为用的是比较新的持仓数据。如果大家觉得这个参考很重要,那么建议看这个比较好,柠檬君观察,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提供这个数据。这个行业就是这么卷,即便披露这个数据可能还有点合规争议。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帅文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-50